关于主办奥运和世界杯,一些短期收益经常拿来被吹嘘。但事实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成真。
克服政治困境
超大型赛会的鼓吹者经常提出一种看来合理的说法,那就是只有在要登上世界舞台的压力之下,地方政治体系才会投入资金搞基础建设。例如,当2004年纽约要争办2012年奥运时,常有人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终于能够扩大和更新城西的杰维兹会议中心(Javits Convention Center),因为虽然各种更新方案早就送进州议会多年,但共和党和民主党意见相左,始终无法成案。但反对者也可以说,这些更新方案本来就不当,所以才无法通过。
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巴西举办世界杯。据说这是能在政治上创造足够动力去投入基础建设的契机。但问题是,巴西的政治真的有让巴西无法投入所需的基础建设吗?
提高房地产价格
提高房地产价格也经常被说成是主办大型赛会的好处之一。在大兴土木的地区,土地价格确实会提高。这当然有利于地主、中介和投资客,却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因为他们很可能因为付不起租金而被迫搬迁。他们可能要搬到很远的地方,上班和小孩上学都很不方便,还要费力适应新的居住环境。
精神效果
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当然会让人兴奋,在几个礼拜的时间内会有成名感和光荣感。民调也证实这一点。除了少数例外,市民的精神面貌都有所提升(2014年的巴西可能是例外)。主办单位会动员几千人做赛会志工,这也有助于产生社群感和合作感。不过这种感觉只是暂时的。当全世界不再关注了,生活也就回复正常了。
建设工程
大部分对于大型赛事的宣传式研究,都会去估计兴建工程所带来的就业和产出效果。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两个关键因素:工程举债对未来的影响,以及工程期间的总体经济和就业市场状况。
除了洛杉矶奥运之外(政府支出非常少),政府都要花大钱。政府的钱不外乎三个来源:(1) 削减其他政府支出;(2) 增税;(3) 举债。前两种方法会降低所得、产出和就业,会把大兴土木的好处都抵消掉。第三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产出,但会带来债务,而债务又会让未来必须删减公共支出和增税。就算大兴土木不用花钱,能提高多少就业也很难说。
逻辑上,政府可以每星期雇用1000来挖洞,然后再另外雇用1000把洞填起来。但经济学不是这么简单。如果盖出来的东西没什么价值,对主办城市来说就是坏的投资。好的投资不仅其报酬要高于债务和利息,它的报酬也必须高于第二好的投资项目(所谓“机会成本”)。
另外也要考量工程期间的总体经济和就业市场状况。如果当时经济正热而劳动需求很高,结果很可能不是额外增加产出,而是把产出从现有的投资项目转移到与赛事相关的项目。而且,由于对建材和建筑工人的需求量大,生产要素的价格就会上涨,这就造成通胀压力。通膨压力会使得政府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最终又导致产出下降。
相反的,如果当时经济不振而劳动力供过于求,赛事相关的工程确实可以降低失业率和提高产出。这时候,我们就要问是否有其他投资选项可以既有同样的短期效果,又能在长期提高生产力。既然政府花了钱,就要有长期的好处。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记得申办奥运和世界杯的周期和一个国家的景气循环周期并不一致,它依照的是国际奥会和国际足总定的时间表。你根本无法假设工程兴建时正好会碰上就业市场疲弱。
最后,为了比赛大兴土木会造成建筑工人短缺。这时就必须引进外来劳工,不管是从该国其他地区还是从国外来的。外来劳工经常待遇不良,薪资过低。例如卡塔尔的问题就很严重:卡塔尔官方证实,在2012年和2013年,有将近1000名外来劳工为了2022世界杯的工程死于工安意外和不良的居住环境。根据伦敦《卫报》的报导,2022世界杯的建筑工人时薪只有0.76美元。